一、釣魚活動的心理要求
1.能守靜,有耐心。
干任何事情,心態安定是基礎。在釣魚過程中,有時可能幾個小時釣不到一條魚;到野外釣魚還可能要忍饑挨餓,經受日曬雨淋,因此釣魚者沒有超乎尋常的吃苦精神和持久守靜耐煩的心態是受不了其中的孤寂、勞苦的。因此守靜耐煩是初學釣魚者所必須跨過的第一道坎。
2.戒急躁,善思索。
脾氣毛躁和不善動腦的人如不克制和轉變,在釣魚中是難有進步和收獲的。我們有些學釣者甚至老資格釣魚者,只要在窩點守一陣漂不動或釣獲不佳,便心焦氣躁了。不是狂撒、亂撒誘餌打窩弄個人動水響,左右不安,就是四處游走,東一槍西一槍把釣域轉幾個圈子。殊不知“釣魚貴在練氣功”,毛躁為釣魚之大忌。再有就是有的釣友也釣了多年的魚,仍是沒多少長進,釣技平平。原因何在?不善于從日常的釣魚中總結思索。釣魚如同行軍打仗,講究對天時、地利、釣具的搭配、釣法的適用等進行分析和總結,琢磨魚情(知彼),發揮主觀能動性(知己),用戰術制勝。塘庫中的魚因釣的人多了也會變得刁滑難釣,釣魚人不善于總結成敗,思索提高釣技,難怪少有長進.
二、加強對魚性的了解
近水知魚性,是釣魚者必備基本功之一。為方便初學者了解魚情,筆者把淡水釣魚中幾種常釣魚的魚性列表(主要為我國廣布性魚類,見表一)。
注:在淡水魚中,鰱、鳙魚雖也屬廣布性魚類,但屬濾食性魚,為養殖重點魚,許多塘庫禁釣,且釣法另有不同,這里不作列舉。另還有一些區域性很強的淡水魚,也不作列舉.
三、釣魚之前“望、聞、問、切”
“望、聞、問、切”如同老中醫診病,是全面了解情況,做到對癥下藥的基本手段。以上四點,對釣魚者準確判斷魚情,增加釣獲量大有裨益。
1.望。就是發揮視覺功能,詳加觀察。望應有針對性:
①望水表有無魚翻動浪花,水面有無魚聚群游弋.②看水面有無魚在水底呼吸、覓食泛起的氣泡(泡分魚氣泡和自然氣泡,不同的魚又泛起不同的泡,見表二)。
③望水質的清濁,水的漲落。水體的清濁,由含泥沙多少決定;而水體的肥瘦,則取決于浮游生物的多寡。水體較渾,一般由大雨、外來水沖入形成,水體見漲,且渾濁無比,釣魚效果肯定不佳。而水體較清,且屬退水階段,釣獲也不佳。就水體的顏色而言,若水色清,說明水質瘦,水中藻類植物與微生物含量少,肯定魚不多;如水色渾而不濁,呈淡黃色、白黃色、黃綠色或深青色,說明水色良好,肥瘦適中,適合魚生長及覓食,釣況一定不錯。如水色呈綠褐色,水面漂浮有黑乎乎的東西(一般投放了人畜糞養魚,有機物含量大、浮游生物太多),說明水質肥,魚易缺氧,不想吃食,釣魚困難。如水色呈黑紫色且臭氣熏天,說明水體污染嚴重,更不能釣魚。
④望水域四周的地理狀況,即水域的形狀,有無進出水口、塘主搭建的喂料臺、充氧裝置,洗衣洗菜的地方,什么地方有草,什么地方是灘,四周有無莊稼地、樹木、巖壁、灣及凸凹之處。⑤看水域四周有無釣魚者踏動、蹲守后留下的痕跡,水域上方或釣位四周有無電線、樹枝,在什么地方打窩釣魚安全、方便、易于遛魚、取魚。
2.聞。
就是發揮嗅覺作用和聽覺作用。到了釣魚水域,可先用手捧水嗅聞。一般而言,水體中魚較多,會有一股淡淡的腥味;如水質不好有污染,也能嗅出一種怪味。同時,也可發揮聽覺的作用,聽魚在水里活動、覓食發出的聲音。尤其是在有水草、水生植物處,會聽到魚在水生植物中活動所發出的聲音。
3.問。
問可以使我們對所要釣魚水域的歷史和現狀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數。問應注意兩個方面:一問當地人,主要是了解水域修建或有無干枯的情況,水域中喂養了些什么種類的魚,是不是開放塘有無人釣,釣起的魚大小等等,并盡可能多問幾個人,進行對比分析。問當地人的目的,是為下一步問魚塘主打下基礎,以免魚塘主因利益關系夸大其辭,蒙騙釣魚人。二是問魚塘主,主要問魚塘中放了些什么種類的魚及放養時間、大小,平時喂魚用什么東西,什么時候喂,在什么地方喂。尤其是計時按竿收費的塘,更不能輕易相信魚塘主說的一切,不盲目繳費下竿釣魚。
4.切。
望、聞、問都局限于表象,切才是進入正題的手段。切,應遵循如下步驟:①打窩看魚星。魚較多的水域,打窩后魚能較快地進窩覓食,水面會泛起魚星,釣者可根據魚星多少、大小判斷魚情。②用竿見分曉。打窩后魚星泛起,就可伸竿試釣。如魚很快就吞餌上鉤,說明水體情況正常,魚較多且少有人釣。有的水域打窩后魚星不少,魚卻難上鉤,則說明要么常有人釣,魚變得刁滑;要么水質較肥,魚沒什么攝食欲望;要么就是水體中水溫、溶氧量異常。另需注意的是,有的魚塘主說得天花亂墜卻不允許試竿,其中必有“貓膩”,謹防上當。
四、觀漂識魚訊
魚的吞餌狀況,釣魚人只能靠觀察浮漂的動靜來獲取魚訊,決定是否揮竿上魚。最常見的漂相是送漂(又稱回漂)和黑漂(又稱悶漂)。這兩種典型模式,初學者很易掌握。只是要注意的是,如果氣溫、水溶氧呈不正常狀態時,送漂和黑漂不規范(以七星臥漂為例,調水狀況為沉四浮五)。送漂:只送半粒至多一粒,然后再無動作,易誤判為小雜魚鬧窩或魚撞線,錯失提竿時機。黑漂:輕微顫抖后略沉半粒至一粒,漂動即停止。這時起竿的最佳時機是漂剛回送或下沉時,其過程很短,釣魚者若不是精力高度集中,稍有遲緩即錯失良機。送漂和黑漂比較簡單,在這里,筆者列舉幾種魚吞餌時不常見的漂相,以增加閱歷,提高中魚機會。
①漂橫移。其表象為漂顫抖后不送不黑,作平穩橫向移動。此時魚已咬鉤,起竿大多中魚。
②漂點顫。表象為漂連續發生點、顫,輕微的送或沉。此時魚已咬鉤,起竿即中魚。
③送漂后迅速回復原狀。其表象為漂一粒粒送平,很快又回復原狀。出現這種狀況多為蝦、蟹腳爪撥動所至,起竿為空鉤,或感到被什么東西掛觸一下。
④黑漂后迅速回復原狀。其表象為漂一粒粒很快斜飄入水,而后又恢復原狀。這種現象多為小雜魚在吞咬餌料,可暫避一會兒。
五、從漁諺中掌握季節、天氣、地理環境與釣魚的相互關系
1.關于季節的漁諺。
“春釣灘,夏釣陰,秋釣潭,冬釣陽”。“冬釣沱,夏釣深,不冷不熱釣中間”。“春釣桃花開,秋釣桂花魚”。“小麥黃,釣魚忙”。“三月三(舊歷),鯉魚上河灘”。“春釣雨霧夏釣早,秋釣黃昏冬釣草”。“春釣灘,流釣彎,下雨釣邊邊”。“清明魚開口,霜降魚封口”。“冬釣向陽岸,秋釣滿河灣”。“春釣陽光照,夏釣早和晚,秋釣全天候,冬釣晌午頭”。“開河釣鯽,伏天釣鯉,立秋釣鯰魚”。“冬天晌午太陽照,背風向陽深水釣”。“春釣草邊,夏釣早晚”。
2.關于釣時的漁諺。
“一日三遷,早晚釣邊”。“早釣近,午釣遠,陰天下雨釣邊邊”。“晝釣鯽,夜釣鯰”。“夏秋釣早晚,寒冬釣午時”。“日落黃昏后,釣魚好時候”。“神仙難釣午時魚”。“月夜釣鯉,無月釣鯰”。“晝釣鯽鯉,夜釣鱉鯰”。“烈日炎炎釣早晚,不冷不熱釣全天”。
3.關于天氣的漁諺。
“春雨滿塘魚,夏雨不上鉤”。“雷陣雨前,釣魚空空;雷陣雨后,釣魚豐收”。“魚兒頂浪游,釣魚風浪口”。“寧釣下風,不釣平靜”。“雨季魚靠邊,撒窩應撒邊”。“雪前釣魚,雪后擁爐”。“日暈好釣魚,月暈一場空”。“久晴初下雨,久雨初晴,不想釣魚都不行”。“天上飄白云,魚兒上鉤勤”。“微風陣陣多云天,魚兒活躍莫歇竿”。“釣翁釣翁,莫釣西南風(夏季)”。“春釣東南風,秋釣西北風”。“大風過后好釣魚”。“和風細雨,釣魚無比”。“暴風驟雨,魚沉水底”。“下霧氣壓低,魚兒無食欲”。“露滿地,好釣魚;霜重霜,魚滿缸”。“天悶熱,低氣壓,魚不咬鉤竿莫下”。“魚兒浮頭,釣魚泡湯”。
4.關于釣點的選擇。
“渾中尋清,清中尋渾”。“靜中找動,動中找靜”。“流水釣魚易,靜水釣魚難”。“淺水釣深,深水釣淺”。“釣魚不釣草,等于瞎亂跑”。“水呈泥湯,釣魚泡湯”。“深渾可釣近,清淺宜釣遠”。“水清魚不在,水淺無大魚”。“漲水釣灘,水落釣潭”。“急流釣邊,緩流釣中間”。“草中嚓嚓聲,魚兒在其中”。“蝦多水必靜,魚多水不清”。“方池釣角,長池釣腰”。“窄處釣寬,寬處釣窄”。“狹長釣凸處,寬闊釣灣汊”。“有草釣草邊,無草釣木樁”。“多草選無草,無草選凸凹”。“進水口,草石邊,僻靜處,回水灣”。“選鏵尖,釣半島,陡坡下面釣魚好”。“涵洞口,橋墩旁,褲襠衩處有魚藏”。“小堰釣腰,大堰釣梢”。“飼養場,打谷場,淘米處,料臺旁”。“坡沿坑洼,釣魚最佳”。“岸邊有樹,裝滿魚護”。“深水淺水交界處,大魚游動必經路”。“人多釣遠處,人少釣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