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四海tv
您的位置:四海TV > Fun88优惠知识

关于浮漂漂形的探讨

来源:未知作者:aku137发表时间:2014-03-04 12:43

      “物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在生存实践中,对劳动予以了深刻的总结,并传下了至理名言。足见,工具的使用对于各项活动的重要性。即便是休闲娱乐的垂钓活动,也处处体现着各类工具的重要性。在垂钓时,竿、漂、钩、线、坠、饵与我们产生着紧密的联系,为此,人们在不断的研究探索,发明,强化各种工具的使用性能及新的产品。使得人们垂钓的技艺不断的提高,时至今日,以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地。

  浮漂,这一每位淡水池钓的钓友都需要使用的工具,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在喜爱垂钓的钓界精英的完善下,已发展出了各种功能。不同形状的,适用不同用途的形形色色品种及系列,细化出了不同的底钓漂、中层漂、表层漂、钓取快鱼、滑鱼、大鱼、小鱼等等的浮漂。以适应不同的鱼种、鱼情,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不同需要的人们。

  目前,广大的钓友普遍使用的浮漂,都存在着一个共性,就是在形状上是一个倒置的圆锥形。其特点是漂体接近漂尾的部分粗一些,而接近漂脚部分细一些,这一形状已被众多的钓者所认同,并且被广泛的使用着。那么,浮漂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呢?为的是减少浮漂在水体中的阻力,使其在钓组平衡或均衡的状态下,更好的表现出水底的鱼儿对钓饵的作用方式,判断出抬竿中鱼的最佳时间。我们知道,水与空气的密度是不一致的,物体在水中运动要克服4倍于空气的阻力。足见,浮漂克服阻力的重要性,哪怕只要有一点的变化,在水中就会产生很大的反应。从我们的亲身感受中就有明显的感觉。我们在平时走路时好像感觉没有什么阻力,但在泳池里就会感到特别的费力。可以这么说,一只抗阻性能不好的浮漂就不能称为一只好漂。大家都知道,身体细长、细身细尾的浮漂穿透力强,阻力小,是灵敏度较高的浮漂。当然了,灵敏是一回事,适用是另一回事,一概采用细身细尾的浮漂,是不能适用多种鱼情的。比方说,在钓取个体较大、身体健康的生口鱼时,细身细尾就未必适用,钓取表层鱼时也未必适用。不然,就不会有各种形体各异的浮漂出现了。有人有这样的一种认识,认为物体的表面越光滑、越平顺,克服阻力及摩擦力的性能就越好,这个认识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在科学研究中发现,在水中游速很快的鲨鱼的皮肤并不是十分光滑的,而是由许多细小的盾形鳞片所构成,其鳞片上又有尖锐的凸起,更利于切水,减少阻力及摩擦力。在游泳的竞技场上,有运动员穿上了模仿鲨鱼皮的泳装,提高了游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引申地说,我们惯常见到的鲫鱼鲤鱼其鳞片也有着切水的功能。如果他们长着光滑的皮肤,其游速肯定是会打折扣的。

  为什么我们的浮漂不作成鲨鱼皮一样的涂装,更好的消除阻力呢?据目前技术而言,制漂业难以达到,其中有涂装技术方面的难度,有耐磨损的问题,细小间隙的污物清理也是一个难题。为此,大家依然采用的是耐水的平顺光滑的涂装技术。那么我们即无法解决涂装问题,又想克服水中强大阻力,就只能在现有基础上改进一下浮漂的造型,以达到我们期望的目的,更接近于浮漂性能的极致。

  在我们司空见惯的降雨过程中,每一滴雨滴,在空中,都是由无数的细小的水颗粒聚积而成,而且在空中成圆球状。当其重量超出了空气的升力,便开始下降,成为降雨。在下降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空气的阻力,球状水滴改变形状呈上部小下部大的流线状。这一形态,由于液体的可塑性,在空气的作用下,形成了完美的流线体。水中的大多数鱼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头部大,尾部小的完美的流线体。人类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从水中的航船到空中的飞机无不顺应这一规律。也就是说,在流体中,最好的减少阻力,消减涡流的形体是流线体。也就是说,在流体中物体刺穿阻力的部位要尖,能更好的刺入,使阻力由一个点开始传递。接受阻力的部位要大一些,便于将阻力分散到形体上,而尾部要小,将流体的紊流,涡流消除到最小,这样的形体在流体中运动,其阻力及摩擦力才可以消除到最小。那么,我们垂钓时所使用的浮漂为什么不制作成这一更符合力学的形状呢?其实,许多人对此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将这一构想在浮漂的制作上体现了出来,他们为了更好的为垂钓者服务,已制作出了一种两头尖,中部粗的梭形浮漂,这一形状,在使用性能上有所提高。但是,钓友们有没有发现,这种梭形浮漂,一般都是钓取中下层鱼时所使用。而钓表层鱼使用的情况却不多,这是因为改变了浮漂的形状,将浮漂的最大直径下移,浮心也就产生了下移,其翻身点也下移。翻身点下移后,在实际使用时,浮漂翻身后,就有一部分漂体不能没入水中。虽然翻身后,下降的呆滞时间有所缩短,但表露在水体以外的漂体,又影响了第一时间鱼汛的观察,所以,此款浮漂很少被用作钓取上层鱼所使用。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浮漂,在抛入水中后,由于受到铅坠的作用,翻身站立时,铅坠在水中有一定的幅摆,当其停止摆动,并将其重力完全传递到漂体后,重量超出了浮漂的浮力后,浮漂才开始下沉。这一段时间即是浮漂翻身后的呆滞时间。这期间,对轻微的鱼汛反映也成呆滞状态。如果将浮漂的最大直径下移,使其接近漂脚,从形体上更接近流线体(多数浮漂均呈流线体,只是受力的方向不同)。从形体上来说,以接了近完美,更能消减浮漂在水中的阻力。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重心距浮心近,重心沉入水中,浮心也相对于惯常的浮漂有所不同,更快的沉入水中,所以翻身更快。在鱼儿作用浮漂时,牵动重心,更快的带动了浮心,减小了由重心带动浮心由距离引起的的浮漂摇摆所造成的信息传递损失。就如同我们在乘坐公交车时,有五个站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车速不变的情况下,撤掉两个站点,公交车完成这段运行的时间一定会缩短。这样使浮漂更灵敏。当浮漂运动后,顺势变细的漂身在水中又有更好的运动性质,更好的化解水体的阻力。就如同我们向一堆沙子中插入一根尖的木棍,在向外拔时更省力一样。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由于浮漂的重心,浮心,最大直径相对来说离的更近。在翻身时,铅坠的重量首先完成对浮漂最大浮力,即浮心的克服。翻身后,幅摆到位后,已完成对浮漂最大浮力的克服。进一步缩短了翻身后的呆滞时间。更便于我们第一时间观察到鱼汛,由于浮漂体型的变化,正位的流线型漂体,在下降过程中降速更均匀,有利于准确的把握浮漂的加速语言及截杀语言。此时,此体型的浮漂,翻身后是什么状态呢?就是翻身后,必然有部分漂体外露,因为重心接近浮心,浮心又接近浮漂的最大直径,即便是将漂体做的较细,这一部分外露的漂体,必然失去第一时间的鱼汛的判读,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市场上没有这种款式浮漂的原因。怎样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呢?由于此种形状更接近流线体,可将阻力化解为最小,完全可以将很细的翻身后露出水面的漂体利用起来。那就是——副视标,就是将浮漂的漂尾作为主视标。在很细的漂体一段涂以色目作为副视标。如此,既解决了阻力问题,又解决了翻身问题,同时解决了鱼汛的判读问题。此时,经过改进的更科学的浮漂,一改往日的面貌,看起来浑然一体,给人以舒目稳定的感觉。

  实践运用中,将其抛入水中,翻身速度明显加快了许多,极大地改善了浮漂翻身后的呆滞时间,而翻身后即到副视标的色目格上,可读到第一时间的鱼迅,由于浮漂最大直径及浮心已被铅坠拉入水中,所以即刻下沉。而且降速很均匀,可感知中层鱼的接口语言。由于降速阻力小,对截杀及加速语言都有很好的表现。到达底层后,浮漂稳定后,由于浮心重心的距离较近,稳定性减弱,易产生很轻微的摆动,对鱼的密度、活跃程度、个体大小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帮助。发生鱼迅,由于浮力及重力设置合理,顿感强,因阻力已被降到最小,动作幅度也大,使人感到视觉的冲击明显,更好的提醒人们做出反应,这样的浮漂对浮漂翻身后的呆滞性及阻力做到了进一步的消减。

  每一项新生事物都有一个被大众逐渐了解的过程,我只是将我的浅见尽量用浅显的语言加以描述,为的是让更多的人对我的理念加以理解,在实践中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在钓技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也许,短短的篇幅不能表达出我完全的想法,可能某些问题说明的还不够透彻明白。期望广大钓友提出来,我们可进一步讨论。为我们的Fun88优惠活动增添更多的乐趣,并使这一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