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四海tv
您的位置:四海TV > 天堂乐知识

垂钓中跑鱼几个原因分析

来源:未知作者:aku137发表时间:2014-06-27 21:30

     垂钓中跑鱼乃常事,鱼上了钩又跑掉,谁不懊恼?尤其是难得碰上一条大鱼上钩,甚至已遛了一会儿,结果给跑掉了,你说能不着急上火吗!如何保证不跑鱼或少跑鱼,是垂钓领域中一门比较复杂且涉及面广的新课题。这里有垂钓的技术水平的因素,有钓具问题,也有难以预料的突发性因素等。下面就常见的跑鱼症结与对策,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提竿时机未能因鱼而异导致跑鱼:

    草鱼咬钩,一般先“点动”一下,接着边吞钩边离开窝点,此时浮漂缓缓下沉,一般沉入4~5目时提竿,时机恰到好处,钓得深,钓得牢。若浮漂港下沉1~2目就提竿,则为时过早,此时饵钩刚进入口腔,甚至鱼还未闭嘴,即使已衔饵闭嘴,也只含钩在较浅部位,即以拉豁嘴皮,造成跑鱼。鲤鱼胆小谨慎,要钩之前有一个窥探、品味的过程,浮漂反应是小幅起伏点动,此时提竿,十之九空,即使钩上,也钩的较“嫩”、以拉就豁;当探尝后觉得钓饵合乎口味开口吞食,浮漂开始向下沉,只有待浮漂稳定徐徐下沉时,提竿才比较稳妥保险。提竿过早过迟都易跑鱼。鲫鱼咬钩有两种情况,生口鱼咬钩瓷实,浮漂一动,迅即抬头送漂,一般以送2目漂提竿比较稳妥;再一种是刁滑鱼,对其口味的钓饵方碰钩,浮漂有时点动4~5次,甚至7~8次后,方吞饵送漂。点动时切忌提竿,若不耐心待其送漂方提竿,即使中钩,跑鱼率也会相当高。

        二、钓具的选用与配置不当而导致跑鱼:

    1、钩竿线配制不当。混养池中,鲤、草、鲢、鳙、鳊、鲫个体大小不一。而野生塘中则以标准的小型鲫鱼为主体。因此,钓者必须区别水情和鱼情,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钩、竿、线、坠、漂,即能提高钓获率,又能兼大小而钓之。野塘钓鲫,宜采用1.5号主线,选用伊势尼3~6号钩,这样既可垂钓自如。但在混养塘中,应用7号或7号以上的大钩,3~4号线,这样既能兼顾钓小,又能防止大鱼逃脱。反之,若用细线小钩,碰到大鱼则十有八九会跑。

    当然,也不能矫枉过正,竿、线、钩三者的强度要科学配置。如为钓大鱼一味加强钩线的强度,使其超过竿的强度,一旦钓到大鱼,钩线倒可无恙了,竿则非断不可。那怎么匹配为好呢?一般是竿要强于线,线要强于钩,有时在非断不可的情况下(如钩挂到水中的树茅石块上无法解脱,或钓到的大鱼大大超过竿、线、钩的承受力时),应有意识的先断钩,再断线,保住钓竿不断。如果竿、线、钩配置适当,当遇到大鱼无法钓起时,为了保竿,应使竿梢下垂,有意造成竿线的“拔河”状态,使钩、线折断,确保竿不受损。因此,正确地配置钩、竿、线,是提高钓获、避免跑鱼的重要环节。

2、拴钩线错位。有时接连跑鱼,查看鱼钩才发现拴钩线移到钩柄背面或左右两则了,这种情况叫拴钩线错位,它会使钓钩受力不好,刺嘴不牢而脱钩跑鱼。老钓友拴钩时会注意务必使拴钩线处在钩柄内侧,这样才符合购的受力要求,提竿会牢牢刺入鱼嘴上颚,极少失误。垂钓中一旦发现拴钩线移到钩柄背面或两侧,应适时将其转到钩柄内侧来。用手转不动时,可用尖嘴钳捏牢拴线去转,但捏线时注意不要伤线。

3、钩尖与倒刺出毛病。抄鱼时鱼钩常会挂到抄网上,摘钩时有时就会损坏倒刺。另鱼钩挂底(石块、树根等)或鱼较大、鱼颚硬,钩尖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受到损伤,或钩条向外撇、或钩尖锋利度变钝,都宜造成脱钩跑鱼。所以,钩尖变钝要及时磨,如鱼钩变形或倒刺、钩尖受损严重,就不要对付着用了,应果断淘汰、更换为好。一些钓友尤其老年钓友,常因吝惜一只鱼钩而造成频频跑鱼,仔细一算帐其实是划不来的。

4、鱼线有硬伤。好不容易上条大鱼,钓线拉力值也原本足够,但因鱼线有伤而断线跑鱼,也是常见的失误。硬伤主要来自硌和踩,或在乱树枝、乱石堆中拉动时使鱼线出现了“拉毛”。因此钓线一定要经常检查,检查方法:硬伤常常有印,用手捋着钓线摸,能明显感到那个伤印,以眼也可察视出来。拉毛更易用手摸出。若剪掉伤线所余钓线还够用就仍可继续用,不够用则应换新线,切忌将剪掉伤线后所余之线接起来,因鱼线中间系疙瘩,其弊端基本等同于硬伤。另外,垂钓中挂底,硬拉下来后最好也要将钓线更换掉,因它的拉伸值已基本消失,上大鱼后没有了弹性张力,是极易断线跑鱼的。有钓友绝不用隔年线,一年一换,有的甚至只要钓上过一条大鱼(10斤以上),回来便将线轮上的钓线换掉,几百米线在所不惜。当然,这样做似有绝对之嫌,但他掌握的原则是对的。